BloggerAds

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

膝關節後十字韌帶斷裂之治療

人體膝關節中後十字韌帶之構造與功能可參照此篇

對於後十字韌帶斷裂的治療方法,目前仍具爭議性,沒有比較一致的看法。是採用保守復健方式治療,還是用手術方法治療,哪一種手術方法效果佳,和哪些病人適合以手術治療,都還有討論的空間。本文目的在介紹目前治療的一些現況。

保守復健方法即在於加強大腿股四頭肌強度,防止脛骨後滑。進行肌肉訓練時,建議用 closed kinetic-chain 的運動模式,例如踩腳踏車練習。復健治療的前 2 到 4 週,患者在使用膝支架保護情形下,可步行活動,練習肌肉的等長及等張收縮運動;將膝關節活動範圍限定在 60 度之內。後 2 週可加入踩腳踏車的訓練。傷後 4 到 6 週可將膝關節活動範圍增到 120 度以上,並且可以不用膝架來保護患處。早期文獻報告認為以非手術方式治療的效果不錯,但近期有不少文獻報告,以非手術方式治療經追蹤 6 到 15 年後,有很多病患患處有腫、痛、積 水、不穩定感覺及異常步態等症狀;且病程愈久,患處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病變的比例愈高。


手術方法很多種,最近大多採用經膝關節鏡來進行後十字韌帶重建,不必打開膝關節腔,以減少患處疼痛,並可加快膝關節十字韌帶重建後活動範圍恢復的速度。重建手術所需要的韌帶,可取用病患本身的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,髕骨韌帶及股四頭肌肌腱,也可以用他人捐贈的異體組織,包括上述 3 種肌腱及跟肌肌腱。至於人工合成韌帶,因長期使用的結果仍不明確,用的人不多,且具較易鬆弛之缺點。

認識關節鏡韌帶重建手術,影片↓




那一種肌腱做重建手術較好?沒有定論,而且每一種肌腱都有人使用。例如兩端各帶部份骨頭的髕骨韌帶,它的優點是可以有較快的固定效果,且當兩端的骨頭和股骨及脛骨癒合後,有較強的固定強度;但病人容易有前膝部位疼痛症狀。至於半腱肌加上股薄肌肌腱,它的情況剛好相反,大腿後內側取肌腱部位疼痛症狀較輕,但是肌腱在股骨,脛骨的固定強度就比較弱了。他人捐贈的異體組織又如何,以一端帶有跟骨骨頭的跟骨肌腱為例,它不會有自體肌腱取出部位的疼痛症狀,要多大尺寸就有多大尺寸,但在臺灣並不是每個醫院都有這些異體肌腱,來源有限。

使用髕骨韌帶進行重建手術之動畫↓


Hamstring 示意圖



參考資料:
邱煥民。膝關節後十字韌帶斷裂的治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